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評價



網友滿意度: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們一定要在準備生小孩前

做好吸收大量知識的準備!!!XD

畢竟工作也還要顧,不大可能一天到晚都在跑診所醫院~

所以一本好書以應不時之需是非常重東港鎮水晶店要的~

像這次看到的這本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就相當受用噢!! 如果文內的情況也是你會碰到的~

超推薦自己留一本! 未來有朋友要生小孩也

還可以拿給他們參考呢((灑花~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本週熱銷商品:





80歲的博士教你如何吃更長壽







營養.免疫.長壽【暢銷珍藏版】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孩子情緒照顧好,教養煩惱少一半!

      本書獻給被老天挑選的特殊孩子家長

      因為你的勇敢和堅強,造就了另一個生命的無限可能!

      每個特殊孩子各有不同的身心限制,但大多有個共同點:情緒暴走。

      特殊孩子遇到挫折時,情緒經常來得猛又快,更糟的是若家長也被激怒,更是火上加油,不但親子關係緊張,也影響孩子在外的社會適應。

      無數專家都主張,情緒穩定,能使孩子一生受用,比起認知或技能的提升更為重要。因此,有特殊孩子的家庭,最需要的就是親子雙方情緒控制的方法!

      作者綜合親身教養經驗、特殊教育與心理學、身心靈療法,設計出專門給特殊孩子家庭使用的情緒急救帖,告訴父母如何在情緒風暴中穩如泰山、維持淡定,守護發飆暴走的孩子,直到風平浪靜。

      全書分為四大部:一、陪伴特殊孩子的心理準備、二、與孩子的情緒共舞、三、家長也需要照顧、四、家長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

      首先替家長們做好陪伴特殊孩子的心理建設,接著針對孩子的發飆,提出實用的解方。孩子發怒時,該如何引導?若出現暴力,該如何面對?輕度與重度的孩子,各有哪些不同的處置?

      此外,家長也要轉換心情、釋放壓力,甚至與原生家庭和解,才是長期困擾的正解。若出現了絕望放棄的念頭,更需要立刻情緒急救,重返平靜。

      本書並附特殊教育資源,以及與親友、老師、同學溝通等生活安排建議。家長不該單打獨鬥,而是邀請親友一起扶持孩子成長,因為,他是老天給我們的孩子!

      如果想要了解各種可以應對情緒行為風暴的技巧,這就是按圖索驥的教戰手冊。--資深情緒行為巡迴教師賴英宏

      本書特色

      ★作者由特殊孩子家長轉變為會談師,最能了解父母的需求。

      ★同時介紹調理親子雙方情緒的方法,讓孩子平靜、父母淡定。

      ★附情緒卡及需求卡,讓孩子藉卡片表達說不出來的煩惱!















        誠摯推薦

        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版主、作家)

        周玲玲(社團法人台灣靛藍天使協會創辦人)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張鴻玉(中華新時代協會賽斯學派心靈輔導師、印度奧修元大學個案諮商師、作家)

        紫嚴導師(社團法人中華道家人文協會理事長、玉清道院創辦人、作家)

        劉弘仁(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暨主任)

        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黎建球(輔仁大學前校長)

        賴英宏(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資深情緒行為巡迴教師)

        簡意玲(臺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作者介紹







        吳蕙名(Amanda

        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公共關係碩士,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取得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執照,曾長期任職於外商公司,也是一個育有合併妥瑞症、疑似亞斯伯格、過動症和強迫症兒子的單親媽媽。

        經常受邀於學校父母成長班演講,主要經歷為身心障礙教保員培訓、明倫高中家長會特殊教育委員、明倫高中「105學年特教學生家長親職教育座談會」講師、社團法人台灣靛藍天使協會顧問等。現為身心靈整合工作者、心靈會談師。

        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

        fb.me/Amanda5251314

        【心園地:成為完整的自己__吳蕙名】

        fb.me/peace5201314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1】媽媽是孩子恰恰好的治療師 劉宏仁

        【推薦序2】重新把握親職技巧的明確指引 賴英宏

        【推薦序3】愛的禮物 黎建球

        【推薦序4】你的想法,影響了你的情緒!--念頭轉個彎,情緒才能轉變 張鴻玉

        【推薦序5】特殊孩子的情緒特效藥 鄭家鐘

        【推薦序6】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很大 周玲玲

        【作者序】獻給勇敢又堅韌的你

        Part 1 陪伴特殊孩子的心理準備

        第一章 親子雙人舞

        從家長發動的雙人舞

        父母先做好心理建設

        【專欄】前方已經露出曙光

        Part2 與孩子情緒共舞

        第二章 輕颱過境:當孩子發飆

        父母先控制脾氣

        說對話,孩子就會熄火

        同理心的成功關鍵

        確實了解孩子的狀況

        幫孩子紓壓

        先讓孩子喜歡你

        【專欄】無法取代的母愛

        總結

        第三章 強颱侵襲:當孩子打人

        讓孩子聽進你的話:運用良好的溝通原則

        【專欄】遇見未知的自己

        有效的溝通

        運用情緒的氣象報告

        使用情緒氣象報告做進階溝通

        覺察你真實的情緒與想法

        【專欄】覺察內心

        總結

        第三篇 家長也需要照顧

        第四章 當心裡出現放棄的聲音

        情緒減壓、安頓自己

        保持最佳親子距離

        【專欄】堅持到底

        與父母和解:解開負面想法的源頭

        【專欄】父子重逢:讓生命回到原始的設定

        總結

        第五章 自己情緒自己救!

        初階:轉換情緒急救法

        進階:釋放情緒急救法

        【專欄】絕境生靈機

        總結

        第四篇 家長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

        第六章 架設安全空間的防護網

        第七章 串聯防護網

        第八章 幫助周遭的人了解孩子,以獲得友善的環境

        第九章 規畫孩子的生涯計畫

        總結

        後記 愛的旅程

        【附錄一】情緒卡與需求卡的運用

        【附錄二】參考書目

        【附錄三】延伸閱讀



















      推薦序1

      媽媽是孩子恰恰好的治療師/劉弘仁(臺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暨主任、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特約主治醫師)

      作為一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診間進出著各種各樣的特殊兒,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非關臨床的詢問。

      這些非關臨床的詢問就是家長或老師問了一些跟孩子的症狀或治療不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林林總總,千奇百怪,所有你能想像的問題可能都曾出現過。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醫生,你都是怎麼紓解壓力的?」、「醫生,你每天看這麼多孩子,不會覺得快瘋掉了嗎?」然而其實我們更想反問家長:「這一切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醫師的壓力是在臨床時刻,臨床時刻過後,孩子回到家庭當中,壓力與責任多數時間都會落到家長身上。許多研究都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特殊兒的家長,這些家長都承受著多重壓力,經常在焦慮或憂鬱邊緣徘徊,無論是一頭大象或是一根稻草,就會讓家長掉進深淵,等待救援。過去在專業助人工作者的思考中,確實就是如此看待家長/照顧者的,所以,彷彿作為助人工作者的我們是拯救者一般......

      但是逐漸當我們看到像吳蕙名女士這樣的家長出現的時候,她不只協助我們理解了特殊兒家長的經驗,也改變了許多助人工作者的觀念。那就是每一個家庭與家長都有其能力與優勢去走出自己的路,助人工作者不是拯救者,而是夥伴關係,跟著家庭/家長比肩同行,一起走一段風景獨特的旅程。

      晚近二、三十年來,也由於對家長能力的重新認識,在歐美國家,對於特殊兒的情緒行為問題處理領域出現了精準、豐富而多樣化的親職介入模式,例如:最著名的「令人驚歎的歲月計畫」(TheIncredibleYearsParentTrainingProgram,IYPT)就是訓練家長如何處理孩子長期的嚴重行為規範問題。家長透過一個為期十二週的完整課程,來學習各式各樣的技巧,諸如如何與孩子遊戲、如何肯定孩子、怎麼給予孩子情緒行為適當的回饋、怎麼為孩子設下界線以及如何處理孩子的挑戰性行為等。許多研究均證實這些親職訓練模式有一定的成效,而且即使孩子現階段沒有情緒行為問題,家長接受介入或訓練後多半都能修正自己的教養模式,改善家中的親子關係或家庭關係。《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彷彿就是循著上述的脈絡背景,由父母陪伴特殊小孩的心理準備一路寫到實用的行為處理技巧,按部就班,以實例循序漸進地讓讀者了解如何處理特殊兒的情緒行為困難,教導父母去理解孩子,融合著行為治療的精華與心理學上涵容的概念,讓父母可以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實踐。吳女士在書中娓娓道來的不只是令專業工作者都嘆為觀止的親職技巧,更為彌足珍貴的是吳女士多年來作為特殊兒家長所淬鍊出的獨特經驗都沉澱於此書,所以不僅能夠作為父母親的讀本,也可以是專業工作者的隨身參考書。

      除了「暴走小孩」,本書還有另外一個主體,就是父母親(或是照顧者)自身。無論如何關愛孩子,無論特殊兒的成長軌跡如何艱辛,只要時間往前進,總是會牽涉一個議題,就是父母及子女作為分別獨立的個體,即便特殊兒的父母親再怎麼擔心孩子的問題與未來,孩子終究需要面對自己的人生,共生不能解決問題。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而父母親則需要回頭過來面對自己。無論如何掙扎、喘息、耗竭、感動,吳女士也提醒這些父母必須照顧自己,關照自己的情緒與人生。書中所提供的心理技巧與自我認識的方法,皆有深義,相信許多是吳女士個人的心路歷程與探索結晶。

      很多母親及父親是孩子恰恰好的治療師,不必然是最好的。最好的治療師不見得能進入孩子的心中,母親與父親堅定而柔軟的身影卻是孩子眼中恰恰好的治療師,吳蕙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她走得更遠更鏗鏘有力,為我們開拓了另一片視野,守候著診間的我,有幸見證了一小段過程。緣於此,特別在所謂「專家」教養書充斥的年代,推薦本書。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是一本由母親與孩子的血淚所繪製的教養地圖,希望家長及專業工作者能夠利用本書,「尋向所誌,能復得路」,找到屬於自己、孩子與家庭的桃花源。

      推薦序2

      重新把握親職技巧的明確指引

      說起我和《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作者吳蕙名(Amanda)的緣分,還是要從花媽(人稱亞斯教母的卓惠珠女士)在板橋經營的租書店說起。

      我和花媽開始熟起來,大約是二○一一年左右吧!那時候花媽已經在租書店籌辦許多支持特殊需求學生家長的講座了。花媽因緣際會得知我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工作專長,恰巧就是處理特殊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便邀約我到她的店裡跟家長們分享如何在家中處理特殊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於是就在二○一二年暑假後,我第一次在花媽的店裡,進行工作坊性質的家長親職能力成長課程(正向行為支持團體),聚焦在行為問題的系統性處遇技巧。這也是我個人利用公餘時段,積極協助家長提升親職技巧的開端。

      在經過約一年的時間,有了兩、三個梯次與家長共同成長的經驗之後,發現了一個現象,讓我重新思考協助家長的角度。綜整了長期陪伴家長應對孩子行為問題的歷程,發現似乎只有鼓勵家長維持「局外人」的心態,才比較有辦法靜下心來從旁觀的角度,系統性地分析出孩子的行為問題及其行為功能。事實上,當家長們在討論旁人的問題時通常還能維持相當效能,可充分運用理性分析並提出可行的策略建議。但只要輪到討論自己家中的情形時,往往在一瞬間理智線完全被情緒沖斷,以至於剛剛在討論中學到的技巧,可能只用得上兩、三成。雖然在事後靜下心來,大部分家長都知道該怎麼辦,但在事件當下要處理時,運用技巧的狀況卻是卡卡卡。

      於是我向花媽提議,希望轉換協助家長的角度。先前想讓家長有能力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固然很重要,但是讓家長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樣態」並嘗試讓家長學習應對自己本身的情緒,顯然更是「有效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最大前提。於是在花媽積極的支持及鼓勵下,我們開始進行提升家長對情緒理解及應對能力的課程,我和Amanda的認識,就是在我與家長們進行有關情緒理解及應對的團體互動討論中。

      很榮幸的在與包含Amanda在內的諸多家長們,陸續討論到情緒對行為的影響以及情緒應對處理的歷程等主題之後,我們終於共同逐步澄清了一些大家都同意很重要的觀點。當家長在面對孩子持續出現的行為問題時,若能在心中常保這些觀點,將較有機會順利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

      • 家長本身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情緒較淡定、穩定)生活品質才會好

      • 家長情緒穩定才有機會協助孩子的情緒穩定

      • 在個體的行為問題出現之前通常情緒早就在醞釀了

      • 面對行為問題的第一時間要先應對情緒(引導個體情緒穩定)

      • 個體情緒穩定之後才引導思考解決之道或處理問題

      在Amanda《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這本書中,我個人特別喜歡其中針對不同強度的行為問題層次,舉出了不同的因應策略,而且介紹因應策略之後總會附帶案例解說,務求清楚演繹出這些策略的實際應用樣態。對未必具有心理學背景知識的讀者而言,如果想要了解各種可以應對情緒行為風暴的技巧,這就是可以按圖索驥的教戰手冊。Amanda在本書中羅列的各項策略,不僅融匯了諸多的心理諮商理論及技巧,更用淺顯文字搭配生動例子,讓人讀來沒有生澀的學理壓力。各項技巧又常有分解步驟的說明或正反例對照,也讓讀者感到這些策略並沒有那麼難懂,更有意願去嘗試執行這些策略。這種邀約讀者一起做做看的努力安排,相信正是作者在細微處的用心,因為這些與孩子情緒共舞的策略,其實考驗的不是家長在閱讀後是否吸收到親職理論知識,更是看重在家長閱讀後,能否順利展現妥適的親職技能。

      在參考這本密集介紹親職技能的書籍之後,讀者要如何彌補在閱讀後出現「口頭都知道,做卻做不到」的鴻溝呢?事實上說穿了不值錢,就是請大家平常多多練習這些策略操作,先選自己做得來的就好,不必要求一次把所有技能都做到位。不怕做不好但就怕沒練習,技能的學習,就是熟能生巧而已,烹飪如是、駕車如是、防災如是、親職技能亦如是。

      誠如前面所提到的,家長要是能夠理解到自己的情緒狀況影響力,不只有助於家長本身的親職效能,更有助於孩子行為問題後續發展,相信絕大部分家長都會盡可能地密集練習,以求淡定自己的情緒,並且在處理孩子行為的策略上,朝正確方向改變。Amanda這本書無疑提供了許多務實有效的技巧以及親身經歷的心得,可以讓許多正苦於不知如何應對孩子行為問題的家長,免於重蹈此前許多家長們經歷過的盲目摸索及掙扎的煎熬。只要翻開書頁就可以立即找到直接可用的各種技巧和資源,協助自己也協助孩子面對情緒和行為的風暴。

      真的非常高興,能夠在這親職外包趨勢依舊盛行的年代,有機會介紹這本書,透過作者自身的經歷及自省,從百般挫折甚至幾乎放棄的親子互動模式,逐步修復親子關係終至迎向更親密也更獨立的相互信任。且讓我們重拾對親職能力的重視吧!本書中提到各種有效的策略,在在都證明了唯有對親職效能的重新把握,才是為特殊孩子提供最大助益的環境,而這本書恰巧就是重拾親職效能的明確索引。

      賴英宏(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資深情緒行為巡迴教師)

      作者序

      獻給勇敢又堅韌的你

      這本書是獻給被老天挑選的,「既勇敢又堅韌」的特殊孩子家長。無論孩子是如何困擾你、讓你擔憂、憤怒、挫敗、哀痛、甚至是傷害你,你仍秉持著愛與包容的精神,奮不顧身勇往直前跨出舒適圈,重新學習、改變自己,持續地陪伴及努力,因而造就了另一個生命的無限可能!

      我是個特殊孩子家長,單親,獨自扶養有情緒障礙的兒子,他同時被判定有注意力缺失症(ADD)、妥瑞症、疑似亞斯伯格症與強迫症四種障礙。複雜的是,他的症狀都不是典型的,所以問題處理起來難度更高,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確實有效的方法,只能自己不斷地東試西試,即使,他已用藥並接受長期的心理諮商,仍有許多困難要面對。

      兒子的症狀會不規律地單獨出現或數種同時出現,讓我不知所措。更讓我無法招架的是,他進入青春期後,一改小時候的天真可愛,天天把在學校憋住的怒火都發洩在我身上。我用盡各種辦法想改變他的脫序行為,換來的卻是他動不動就用流氓一般的態度及口吻,對我比中指、罵髒話、恐嚇,用利器射我的房門、摔壞一堆家具......最嚴重時,警察不但三天兩頭上門關切,甚至還把我們通報社會局,這讓好強不服輸的我徹底崩潰。

      之後,我變得很不想回家,往往走到距離家門約五百公尺處,就感受到一股無法承受的阻力,巨大到讓我幾乎無法再往前跨出一步。孩子的脫序行徑把一向自信滿滿的我摧殘到信心全無,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好像我現在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不會做,完全忘了我是旁人眼中的女強人、擁有美國名校公共關係碩士學位、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照、長期任職於外商擔任高階主管,並擔任過大學的客座教授及業師、企業講師等。

      我一向自認長袖善舞、無所不能,卻沒想到在養育特殊孩子的路上,跌得遍體麟傷,黔驢技窮。從此,茫然無助占據了我整個生活。每次看到旁人笑談親子間的趣事,我都難過到說不出話來,因為這些稀鬆平常的家庭生活,對我來說卻是多麼遙不可及;不要說根本笑不出來,如果能有一天不在煙硝味中渡過,我就謝天謝地了。我數度憤恨萬分地向老天抗議,為何這麼不公平,為什麼要給我一個這樣的小孩?我真的好不甘心!

      雖然心中充滿了憤慨委屈,但我就是無法丟下孩子不管。既然決定要管下去,那就得配備各式各樣的武器來應戰。自此我的人生開始大轉彎,過著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收起名牌珠寶、包包、禮服、高跟鞋,停掉定期的做臉、SPA、出國旅遊,於下班後換上休閒服、球鞋,將所有的空閒時間投入各種可能對孩子有幫助的課程上,我要趕快學會方法來救孩子。

      我花了幾百萬的學費,在幾乎沒有周末假期中渡過十多年,盲目地到處求救,只要聽到任何可能幫助孩子的療法、書籍、課程或工作坊,我總是不計金錢與時間盡量去學習,反正只要能立刻停止孩子的脫序行為,花多少錢我都願意!學習範疇由中西方的算命、風水、姓名學、卜卦、廟宇符水、通靈、前世今生等;到靈學、禪修、光、心理學、特殊教育、正向、激勵等身心靈方面的辦法,幾乎是知道的都試過了。我連考大學都沒這麼用功。

      一學會了新技術,我立刻就用在兒子身上。但不知怎麼地,這些方法通常不是效果短暫,不然就是根本無效。我都已經這麼努力學習,卻彷彿白忙一場,再加上孩子每天還給我新挑戰,我真的是生不如死。若你問我,是否曾想要放棄,我會斬釘截鐵地肯定回答:「是的!而且是很多次!」多少次,在心力交瘁萬念俱灰之際,我絕望到想乾脆自殺。總被稱為女強人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麼悲慘落魄的一天......

      能量耗盡時我只能將自己鎖在房間裡,抱著枕頭嚎啕大哭。但哭完了,擦乾眼淚,還是得繼續面對孩子的難題。在母性的驅使下,我即使用爬的,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仍然選擇堅持下去。尤其,兒子的生命歷程中父親一直缺席,若我放棄了,他會很可憐。

      所幸,慈悲的老天讓我明白天下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總在我快由懸崖邊摔落時,用各種方式給我支持,一步步帶領我、陪伴我。在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下,我渡過了剛開始的恐慌期及摸索的撞牆期,總算發現了與孩子和平相處的方法,終於,我們母子開始可以慢慢地擁有快樂的親子時光。而這開啟幸福的關鍵性方法,就是「親子雙人舞」!

      此刻,我才清楚地看到:原來,在教養特殊孩子時的最大兩個挑戰--情緒與問題行為中,情緒是必須先處理的。只要能駕馭情緒,就有改變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反之,若不處理情緒,再多的技巧也無法令孩子進步。然而,這情緒的掌控,不單單只是孩子的情緒,還有我們家長的,因此我才稱之為「親子雙人舞」。

      在這本書中,我將重心放在親子雙方的情緒掌控上,結合親身經驗、多種心理學派、特教理論、身心靈療法,設計出專門給特殊孩子家庭使用的情緒急救帖。全書分為四大部:〈一、陪伴特殊生的心理準備〉、〈二、與孩子的情緒共舞〉、〈三、家長也需要照顧〉、〈四、家長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

      此書同時兼顧家長與孩子的需求,前半部介紹父母在陪伴特殊孩子時的心理準備及省力的應對方法。在孩子動不動就發火時,家長應如何由先「急速凍結」自己當下的反應,事後再回頭處理自我的情緒、教育小孩,到同理心、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以及運用情緒的氣象報告--情緒曲線,來幫助發飆的孩子返回平靜狀態等技巧,都有詳盡解說,更輔以範例說明,來協助家長跨越「知道卻做不到」的難關。並且,在每一節的最後面做重點提醒,我稱之為「小太陽的悄悄話」,因為每個生命的源頭都是充滿光與愛的小太陽。

      特殊孩子問題行為的改變時間多以「年」計,因此,家長該如何處理長期累積的壓力?建議在「先安頓自己 → 再處理孩子 → 其他事最後處置」的原則下,透過初階的轉換情緒及進階的釋放情緒急救法,如:人助、自助、天助、保持最佳親子距離,和家族系統排列等方法,來協助自己維持在心平氣和的狀態。

      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是竟然是特殊孩子時,多半會慌了手腳,因此我也整理了家長可以運用的許多資源。例如有結構地整合學校、介入計畫、社會資源、心理建設四方面的資源,來幫孩子架設安全空間的防護網,主動向周遭的人介紹孩子的特點,以獲得友善的環境,更別忘了要以孩子獨立自主為目標,幫他規畫一生受用的生涯計畫。

      走過這段路,我深刻地領悟到: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想改變,需要外力的協助!一路上若不是有許許多多的良師、益友、良醫、智者的協助與陪伴,給與我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除了親子關係改善了,能和最愛的寶貝擁有談心的快樂時光之外,生命中的其他關係也意外好轉了,而我自己的改變更是說不完:由驕傲、自大、無知、固執,轉變為更謙卑、更臣服、更自在、更喜悅的人。

      陪伴特殊小孩的世界浩瀚無涯,沒有一種方法可通用於所有孩子。但無須絕望,只要先有心理準備,橫豎就是花心思及長久的時間,來陪伴到底。孩子在不同年齡會面臨不一樣的困境,家長須跟著孩子的步伐,見招拆招地摸索前進,並以尊重、理解、愛與接納的態度來陪伴支持他。千萬不要因自己不是有效能的父母而自責,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摸索,沒有一個人例外。建議大家可多參考別人的經驗,也許不見得可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但過來人的心路歷程,總是可提供安慰及啟發。

      最後,要謝謝所有對我們母子伸過援手的人們,因為太多了,所以無法一一列名感謝;還有,促成這本書面世的心靈工坊黃心宜主編,在她的專業引導下,才讓我能有條理地將所學分享出來。

      親愛的家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彼此打氣,共同走在陪伴特殊孩子及自我照顧的路上。

      帶著祝福與愛的吳蕙名Amanda敬上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8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吳蕙名

      追蹤











    •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10/11








    • ISBN:978986357104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暴走小孩,淡定父母:與特殊孩子的情緒共舞





arrow
arrow

    bsq84fd4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